骗子无赖曝光查询

巴郞拾旧029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

  *** 巴郞拾旧029
 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
 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
  50年代初,沙河子的房子,不论是店铺或是民居,大多还是土木结构的板壁房。这种房屋,原料来源便利,以前森林众多,树木茂盛,将大树伐下,改成木板方柱,盖成房子,造价不高,且容易维修。也很适合下川东的气候,温和湿润,夏天高温褥热,板壁房四面透风,天然凉爽。冬天温润少雪,不需要特意地防寒,屋里生着个火炉火盆的,穿个夹衣或绒衣,就能将冬天对付过去。
  但是板壁房也有其弱点,最主要的就是怕火,也称“回祿之灾”。据老人们说,民国时,沙河子曾发生过几次火灾,特别是在2段靠河一侧。那里店铺云集,娛乐玩耍的地头多,照明是点的菜油灯或煤油灯,做饭是用柴灶,烤火用炭炉,甚至烧鸦片烟的烟灯,吸食叶子烟和水烟的纸媒,都是用的明火,稍不注意,就有失火的可能。正因为如此,镇公所雇佣更夫,每晚巡逻打更,告诫大家谨防火烛。镇里还有救火队,由丁役和义工组成,若有火起,便赶着牛拉的水车来到现场,扑灭火源。这种方法,对于初起之火,还是有效的。但是,如果火势展开,成了气候,天干物燥,就难压制住了。那时没有自来水,水车里的水,无异于杯水车薪,丁役组织街坊邻里,从河里井边,盆端桶提,远水难解近渴,根本无法阻遏火势。此时最明智的办法,是折掉其木结构,使其与邻近房屋隔离开,防止火势继续漫延,让火源烧完了事。据说临近解放的50年代初,2段发生过一次火灾,除茶馆幸存外,将靠河一侧所有板壁房,烧成了一片白地。解放后,政府下了大力气来重建,将沿河一侧,路面加宽,盖起了砖石结构的楼房,使商业街恢复了元气,变得更加繁荣。
  其实,虽然说火警的因素很多,俯拾皆是。但通常发生的多是局部火灾,规模不大,发现及时,很快就扑灭了,造成损失不大。小学二年级时,上学坡路旁,位于三段的木材加工厂曾发生过一次火灾,发现及时,幸亏没有锯开的木材储放,而待锯的原木又透湿不着火,两个小时,只烧掉了一个板壁房车间,算是大幸。小学五年级时,某天晚上,靠近万一桥的油库起了大火。那时我家在邮局对面财税局大院里,离油库约200米远,曾和同学王爱平李万清等站在远处看热闹。油库职工很勇敢,迅速将油车全开了出来,救火队也尽快开辟出隔离带区,阻止了热心帮忙扑火的居民靠近,让其燃烧。油库孤零零地,四周不靠,燃烧的火势冲天,产生的黑烟笼罩四周,飘散很远。万幸存油不多,也没有产生爆炸,只燃烧了大半个晚上,火势就减弱了。待到天亮,谢天谢地,终于灭了。
  巴郎 记于20200105

提交人信息

提交时间:2022-09-07 09:02:55

以上信息由网络提供,请自行判断真实性

网友评论